結構體系介紹:
整個體育場結構分為屋蓋部分和看臺部分。屋蓋部分和看臺部分完全獨立。
體育場的屋蓋結構是基于建筑師的水晶石造型的設計構思發(fā)展起來的,結構形式為空間折面網格結構,是世界上最新穎的一種結構形式,在大運會場館設計中首次采用。每個結構單元的軸線是基于體育場看臺的軸線而布置的。屋蓋結構的外側為整個體育場的幕墻。
屋蓋部分分三個層次,最外層為幕墻,水平區(qū)域為帶有自潔功能的聚碳酸酯實體板(俗稱陽光板),而垂直區(qū)域由夾層安全玻璃。中間為屋蓋主體鋼結構,設計中充分考慮了不利因素的影響,使得結構能夠抵抗地震及臺風的作用。內層為多功能玻璃纖維張拉膜,膜系統(tǒng)具有遮陽效果,同時又可以保持看臺上的自然光線;還可用作吸聲裝置,吸收體育場內過多的噪音;同時它和幕墻系統(tǒng)共同創(chuàng)造了一個由熱空氣流通而形成自然通風的空氣層,由此冷卻屋面之下和幕墻后的區(qū)域;在夜間,膜系統(tǒng)成為體育場照明反射的背景;在建筑內部看來,膜系統(tǒng)掩飾了屋面結構,在建筑內部營造出一種寧靜而不受干擾的氛圍。
主體育場看臺采用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墻結構。為創(chuàng)造最佳的建筑效果,主體育場樓蓋為無結構永久縫設計,但采取諸多措施,如:將部分樓梯間隔墻設置為鋼筋混凝土墻體,增加抗扭剛度,并減小建筑物使用階段溫度作用的不利影響;同時,在樓板內沿環(huán)向設置抗溫度效應的預應力筋、抗裂摻加劑、留設后澆帶、跳倉法施工等等。
打造一流場館—精誠合作,精心設計
為把大運場館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場館,并使之成為深圳市又一閃亮地標,設計人員傾注了無比的熱情,用無比嚴謹?shù)膽B(tài)度對待設計的每一個細節(jié)。負責方案設計的德國GMP與國內配合設計單位: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、東北設計院、中建國際設計有限公司、北林苑景觀設計公司緊密合作,共同完成了場館的設計工作,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設計難點。
大運場館的結構體系十分新穎,在世界上還是首次采用,因此負責結構體系最復雜的體育場設計的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,本著創(chuàng)新、嚴謹、科學的態(tài)度,進行了大量復雜的計算、研究及設計,聘請了多家知名設計單位進行了咨詢及科研,如聘請奧雅納及清華大學作為結構咨詢,聘請了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及哈爾濱工業(yè)大學進行了風洞實驗等,并在全國范圍內組織了多次以院士及結構規(guī)范編制小組成員為首的專家論證會,保證結構設計得以科學、高效地實現(xiàn)。
除此外,建筑設計、設備設計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員,對全國及世界的先進場館進行了考察研究,并和深圳市科學研究院合作進行建筑科學研究,解決了大量設計難題。
由于工程龐大,設計中采用了新型的結構體系及大量的高新材料及技術,因此也使設計面臨了很多技術難點,涉及到好幾個施工單位的配合,十余個政府職能部門的協(xié)作、二十余家不同類型的設計公司的合作及數(shù)十家材料供應商的咨詢,往來交流極其復雜,但在建筑工務署的統(tǒng)一領導協(xié)調下,各環(huán)節(jié)都得到了及時妥當?shù)慕鉀Q,保證了大運項目的順利推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