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阪萬國博覽會中的美國館采用不著氣承式空氣膜結構。這個擬橢圓、軸線尺寸為140m*83.5m的展覽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跨度的膜結構,而且是首次采用了聚氯乙烯(PVC)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。作為一種真正的現代工程結構,大阪萬國博物會的展覽館標志著膜結構時代的開始。從自以后,膜結構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猛的發(fā)展。從跨度來說,美國寵提亞克的“銀色穹頂”氣承式空氣膜結構的平面有234.9m*183m,開始采用聚氯乙烯(PVC)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,類似的大型體育館在北美就建了九座。從面積來說,沙特阿拉伯吉大機場大廳的懸掛膜結構占地42萬平方米。作為膜結構的一種新形式,索穹頂于1988年首先用在漢城奧運會的體操館與擊劍館,其后又在一些體育建筑中得到推廣,例如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“佐治亞穹頂”,擬橢圓形的尺寸達240m*193m。為了慶祝新千年的到來,英國在倫敦建成了直徑達320m的“千氣穹頂”。整個展覽大廳總面積為8萬平方米。覆蓋其上的是72塊聚氯乙烯(PVC)涂層的玻璃纖維織物板,千年穹頂以其獨特的膜結構,顯示了當今建筑技術與材料科學的發(fā)展水平。
中國現代空間結構的發(fā)展受到了西方國家先進技術的影響。近幾年來,在膜結構應用上顯示了活躍的趨勢。雖然一開始工程規(guī)模不大,但已逐漸擴展到更大的面積和跨度。所采用的技術與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還要依靠國外,但預計會有更多的工程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。
中國膜結構的發(fā)展規(guī)模是十分鼓舞人心的,從1995年開始,當年只造了一個面積為3300平方米的膜結構。從1996年到2001年,六年內建造的膜結構估計達370,000平方米。由于一些大型體育場的建成,膜結構的建設以平均每年20%的速度增長。2003年建造的膜結構約為180,000平方米。當膜結構第一次用于上海體育場時,恐怕有很少會看到這在推動膜結構發(fā)展的潛力。此后,膜材被用在大小不等的體育場篷蓋上,并占據了膜結構相當大的份額。廣州新白云機場候機樓采用了膜材作為屋蓋的一部分,就有巨大的58,000平方米面積。候機大樓很可能有心為膜結構的另一個潛在應用對象,因此有理由預測中國的膜結構將繼續(xù)以每年15%-20%的速度增長。